Spring Boot教程(25) – 状态码和错误码的一种最佳实践

前两天在V2EX上看到一个帖子,有人吐槽公司项目所有的接口请求都返回200状态码,再在body里加入code进行业务区分的做法不合理,帖子引起了程序员们激烈的讨论。左耳朵耗子(陈皓)之前也发微博讨论过这个问题,不同意见的两方人数都挺多的,各有各的道理。

“200一把梭”的人会采用类似如下的JSON响应:

{ 
   "code":123,
   "message":"OK",
   "data":{ ... }
}

即所有的请求状态码都是200,业务根据body中的code字段判断请求的状态,需要时会从data字段中拿出数据。这种方式的使用者,大概理由是,业务的状态码足够多,如果对应成HTTP状态码根本不够用。

而另一堆人对于这种做法十分反对,认为这相当于抛弃了HTTP协议的状态码,抛弃了普遍认可的共识。

(更多…)

继续阅读 →